留学杂谈

盘点名人高考成绩丨BAT学霸VS文艺界“差生”

文章来源:天际留学学校网时间:2020-03-02我要收藏

 高考牵动着亿万人的神经,高考记忆也是每一位学子、每一个家庭永远不能忘却的记忆。读着名家们的高考故事,或许能给我们心中的高考增加一些感触与启发——他们也曾是高考大军中的一员,也曾经历过高考的紧张、悲喜。

莫言:高考很坏,但没有高考更坏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莫言说,谈高考,人人痛恨,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好大学。

 

莫言记录了女儿高考时他等候在考场外的心情:“ 距离正式开考还有一段时间,但方才还熙熙攘攘的校园已经安静下来,杨树上的蝉鸣变得格外刺耳。一名穿着军裤的家长仰脸望望,说,北京啥时候有了这玩意儿?另一名戴眼镜的家长说,应该让学校派人把它们赶走。”(节选自莫言名篇《陪女儿高考的一整天》)

 

这段描述家长候考时急切心情的话语,表现出考生家长对于高考的复杂心情,又爱又恨,既看重又无力。对于高考,莫言只能感慨地说,高考很坏,但没有高考更坏


 

余华:落榜迷茫,以写作改变命运

 

著名作家余华,参加了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次高考,不过他落榜了。

 

余华在《十九年前的一次高考》一文中写道:“ 高考那一天,学校的大门口挂上了横幅,上面写着 ‘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教室里的黑板上也写着这八个字,两种准备就是录取和落榜,一颗红心就是说在祖国的任何岗位上都能做出成绩。我们那时候确实都是一颗红心、一种准备,就是被录取,可是后来才发现,我们其实做了后一种准备,我们都落榜了。”

 

后来,余华在卫生学校读了一年,被分配到小镇上的卫生院,当了一名牙医。空闲的时候,余华呆呆地望着窗外的大街,突然不知前途在何处。就在那一刻,他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开始写小说,终于写出了《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以及后来的《兄弟》。

 


 

麦家:数学满分物理94,被破格录取进军校

 

著名作家麦家,当年参加高考时,成绩勉强过提档线。

 

麦家在《隐秘之魅》一文中写道:“ 高考后我去医院参加体检,天很热,医院里的气味很难闻,我在一棵小树下乘凉。不一会儿出来一个戴眼镜的同志,50多岁,胖墩墩的……我由于自小受人歧视,养成了对人客气谦让的习惯,主动让出大片阴凉给他。” 来人友好地和麦家攀谈起来,此人正是负责招生的首长。首长知道麦家数学满分、物理94分且体格很棒后,便破格录取了他。进校以后,麦家才知道毕业后将从事情报工作,俗称特工。

 

后来麦家发现自己的兴趣在文学方面,于是就有了《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等作品的问世,其中《解密》英文版被收进英国 " 企鹅经典 " 文库,是继鲁迅、钱钟书、张爱玲后唯一入选该文库中国当代作家。

 


 

张艺谋:漏夜赶考场,上大学谋出路

 

著名导演张艺谋在下乡插队做了三年农民,又在咸阳棉纺织厂当了七年的搬运工之后,1978年,机会终于来了:北京电影学院到西安进行全国恢复高考后的首次招生。

 

他趁着去沈阳出差的机会,带着前妻肖华给他连夜煮的鸡蛋,从自己拍摄的大堆摄影作品中挑出60幅作品,奔赴北京电影学院招生的考场。张艺谋说:“ 我上大学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谋出路。再实际就是得到免费教育,包分配,是大学生出身,地位好像不一样,要是体院收我,那我就进体院了。”

 

后来,张艺谋在国内外屡获电影奖项,并三次提名奥斯卡和五次提名金球奖,成为国际知名导演。

 


 

李安:两次落榜后灵魂第一次解放

 

李安上高一时的梦想就是当导演。但两次高考都以低于录取线6分和0.6分的成绩落榜。“二度落榜在我们家有如世界末日,我根本没想到会发生在我身上。”李安当时发泄情绪的方式就是把桌上的台灯、书本一把扫到地上,然后跑出家门透透气。后来李安终于考上艺专影剧科,他形容 “ 灵魂第一次获得解放”。

 

他说自己那时才发现,原来人生可以不是千篇一律的读书与升学。他在舞台上找到真正的自己,学芭蕾、写小说、练声乐,甚至画素描,各方尝试后在电影领域里渐放光芒,取得傲人的成绩。

 

马云:高考失利,凭英语成绩专升本

 

1982年,18岁的马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高考。但成绩出来以后,他的数学只有1分。他没有放弃,开始复读。第三次高考之后,总分数比本科线还是差了5分,正当他准备以专科生的身份进杭州师范大学的时候,杭州师范大学英语系由于刚升到本科,以至于报考的学生竟然不够招生数。于是,校领导决定让几个英语成绩好的专科生直升本科。当时英语成绩很牛的马云就幸运地以本科生的身份走进了大学。

 

“人生变化无常,今天的顺利未必未来就一定会成功。今天不成功并不意味着未来就没有机会。如果你考进了名牌大学,请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如果你考进或考不进大学,请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你一定有自己的机会的。”

 


 

马化腾:想当天文学家的互联网大咖

 

著名企业家马化腾曾经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我原来是准备走天文方面的路。经常想很多自然科学的东西,研究什么特异功能。1986年的时候观测哈雷彗星回归,我用学校的器材拍一些彗星的照片,我是当时深圳中学第一个找到(哈雷彗星),还去写观测报告,得了一些奖,获得几十块钱的奖励。还得到了参加观测比赛的机会。后来因为当时要考高中了,到海南的观测我没有去成。考大学的时候,我问老师天文系毕业后的职业,当时只有南京大学有天文系,我了解到基本上那时候去天文台的少,很多都是去当地理老师。

 

当时就觉得,别搞不好变成去当地理老师,后来又刚好开始接触到计算机,就觉得这个也挺有兴趣,那时候就考到深圳大学计算机系。毕竟天文太遥远了。”

 

李彦宏:高考第一,考上北大

 

1987年,李彦宏以阳泉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图书情报专业;1991年,李彦宏毕业后前往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2000年1月,李彦宏创建了百度。

 

当年,李彦宏在高中时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考上大学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如果没有高考制度的恢复,即使他成绩再好,也可能与大学无缘。

 


 

俞敏洪:三次高考,“意外”上北大

 

俞敏洪两次高考都是在英语上走了“麦城”。

 

他回忆说:“第一次高考,我英语考了33分吧,差了5分。于是我回到农村干农活去了。边干农活边自学,第二次参加高考,我进步了,英语考了55分。但是我报考的那所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也涨了——60分,又差了5分。”1980年的第三次高考,奇迹终于发生了,本来只想考地方师范院校的俞敏洪考上北大。

 

回忆坎坷高考路,俞敏洪说:“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区别关键是在面对失败重新去做的能力,还有心理承受的能力。

 

张朝阳:苦读五年,考入清华物理系

 

出生于“文革”时代的张朝阳回忆说,那时候的童年很自由、很快乐,加上父母又给他塑造了一个很宽松的家庭环境,他并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 他们对我很宽松,我当时就觉得,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1976年恢复高考,张朝阳备战。“我高考的时候没住校,每天早上七八点的时候,和一大帮同学骑着自行车,浩浩荡荡去自习室温习功课。那时候父母给的压力并不是很大,只是自己喜欢学习,特别是喜欢学物理。

 

张朝阳的成绩一直非常好,经过5年的苦读,1981年他顺利地考上了清华大学物理系,而后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并继续博士后研究,回国后创立家喻户晓的搜狐公司,担任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白岩松:高三奋起直追才考上大学

 

这是一个“差生”逆袭的故事。

 

白岩松回忆说,整个高一高二,自己在老师眼中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差学生,“我最惨的时候,混到全班倒数第二。”直到高三,到了“之前陪你玩的同学都跑去复习”的时候,他才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接着,他用了一年的时间,从倒数的位置追到了全班前10。结果,1985年,他以全班第8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

分享到
国家导航

Copyright@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天际出国留学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5828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652号 地址:海淀区花园东路30号花园商务会馆6106;

加盟合作手机及微信号:18811429612 E-MAIL:932107239@qq.com

出国留学电话:010-64152702 64152791 QQ:313525126 手机及微信号:13521702188 E-MAIL:zmlx1@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