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近两年以来,不管在莫斯科、圣彼得堡,还是弗拉基米尔、伊万诺沃,都能在大街、商店或者一些风景区,见到成群结队的中国留学生。
“俄罗斯到底有多少中国自费留学生?”有人说,至少有一万人,也有人认为在俄罗斯最少也在两万人以上。 中国学生偏好莫斯科大学 莫斯科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一位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学生普遍看好莫斯科大学。近几年,到莫斯科大学求学的中国留学生成倍增长。中国已成为莫斯科大学最大的生源国之一。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中国学生在莫大就读的人数将突破5000人大关!” 其实,在莫斯科拥有大批中国留学生的大学就有多所,像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列宁师范大学、普希金语言学院、莫斯科动力学院、莫斯科交通大学、莫斯科矿业大学、莫斯科石油学院、鲍曼工学院、莫斯科青年文化艺术大学等等。 当俄联邦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处参赞――梅杰廖夫先生得知笔者正在写有关中国留俄学生的文章时,特意发来一封信。他在信中写到,“随着俄中两国各自对社会、经济的深化改革,我们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目前,在俄罗斯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国留学生有一万多人,而在中国接受教育的俄罗斯留学生也有5000多名。” 在奋斗中增长才识 至于今后有什么打算,多数留学生称这要等到毕业以后再说了。在不少国人心目中,到国外留学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可实际上,留学生活却处处充满着困难和艰辛。 在采访中,笔者遇到一位叫柳颖化名的留学生,她向笔者讲述了自己那不平凡的经历。她说,大学一年级刚上了一个月,就不得不接受父辈们的操办,到莫斯科来留学。虽然来俄罗斯之前就做好了“吃大苦、受大罪”的准备,但当来到莫斯科,进入普希金语言学院简称“普院”的预科班之后,还是遇到了许多预想不到的麻烦。一出莫斯科国际机场,留学代办人就开车把她送到了著名的“普院”,顺利办好了入学手续。然而,预想不到的是,预科班同学大都来自意大利、匈牙利、捷克、朝鲜等国家,彼此语言对方都不明白,根本无法交流。老师一会儿说俄语,一会儿讲英语,可不管老师怎么说,怎么用手比画,到底在说什么,究竟让干什么,学生们全然不明白。由于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每天留什么作业也不知道,当时她感到特别迷茫。 最让她不习惯的就是学校的食堂,每天只卖午饭,营业时间只有三个小时。早晚餐该去哪儿吃?这让她在不知不觉中没了归宿感。 如果说语言的不便只是一方面,那么生活上的困难,使她差一点儿绝望。在国内时,作为父母的“掌上明珠”,她一直在父母身边,凡事都不需动手,养成了依赖习惯。 来到这里,没人可以让她依赖,只好上街照葫芦画瓢地置办起一套锅碗瓢盆,买了油盐,挽起袖子,亲自下厨。买菜不知该买什么,就买土豆和面包,一连吃了一个多月油煎土豆片,也不知道换换样。而做饭时不是碰着胳膊就是烫着手;洗衣服经常弄得满屋是水;扫地还不如没扫时干净……看着同屋的印度人又是吃又是喝,再看看娇生惯养的自己,在国内时哪受过这种罪?一个星期下来弄得自己“惨不忍睹”。她几次拿起电话,想向父母诉苦,但一想,除了给父母增加心理负担外,还能增添什么?于是她忍了又忍,常常是拿起电话又放下。两个月过去了,竟也学会了买菜、做饭和洗衣服,学会了自己“生活”! 拒绝接受礼品的老师 柳颖用流利的俄语告诉她,这是感谢她的关心和帮助,老师竟然严肃地说:“不用谢!这是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是真想感谢我,你就好好学习,通过考试后再来谢我。我之所以要帮助你,是因为你学得太差,我可怜你……” 她听到这些话,当时就傻了,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这么说。过了好久,她才弄明白,有的中国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就按国内习惯给老师送礼,老师很高兴地收下了。等到期末考试时,学生就要求老师给加分,使得老师很尴尬。 一样的学堂两样的生活 她说:“中国留学生在学习上非常刻苦用功。为了能够及时记住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他们宁可放弃午餐的机会。为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作业,就是一夜不睡,也要做出来。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这些孩子很少上街去玩,几乎把课余和节假日全都用到了学习上。我特别喜欢和佩服他们这种勤奋劲儿。”“由于他们在学习上格外努力,进步自然比西方的学生快。凡是兢兢业业学习的中国孩子,其考试成绩都比较理想。” 叶萨耶娃接着说:“有一部分中国留学生,他们不知道学习,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是为了学习才到俄罗斯的。这些学生进校没几天,头发染黄了,就连男孩子也戴耳环,有的竟然在一只耳朵上挂三四个耳环。这些都没什么,要命的是,他们整天谈情说爱,那些男孩女孩那么小,就开始同居。夜里玩电脑游戏,白天不起床,有时十天半月不上课。偶尔去上一次,手里还拿着手机,一堂课能接好多个电话。”说着,这位老师情绪激动起来:“这些学生平时不好好学,考试时就缠着老师,一把鼻涕一把泪,非让老师给及格不可。在这方面,他们很舍得花钱,为了要一分,简直是挥金如土,把个别老师也给惯坏了。我最痛恨这种行为。” “您问我当时为什么不收礼,问的好!我也有孩子在上大学,我对钱的价值太有感触了。中国留学生的学费是俄国孩子的几十乃至上百倍,难道这些孩子的父母都是大富翁吗?我相信,其中有许多孩子的学费都是靠父母省吃俭用攒下来的,良心不允许我去占他们任何便宜。如果不愿意学而想买成绩,就是给我金砖,我也不稀罕!” 外国学生眼中的中国学生 一位从韩国来的、叫崔青亮的硕士生问笔者:“你们中国留学生是不是都很有钱?看他们花钱那种潇洒劲儿,让我们韩国学生都自叹不如!我的同屋是从中国南方来的,给我的感觉,他似乎很有钱。因为他一年之内先后买过两台电脑,撞坏了一辆汽车,换了三个女朋友。都说韩国学生富有,依我看,你们中国留学生才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人!” 完成学业者不超过20% 此外,有20%的留学生在上完俄语预科,或者上完本科一年级后,语言能力达到能够自由交际之后,中途弃学经商。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如果家庭经济有保证,他们往往选择继续深造,直到读完博士学位;而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一般选择边打工边学习,直到拿到硕士学位或者博士学位,再回国谋职。 俄国人普遍认为,中国留学生能在俄罗斯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并为此格外尊重他们。 |